脑卒中后锥体束继发性损害的磁共振表现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卒中后锥体束继发性损害的常规磁共振(MRI)表现及意义。 方法:连续性收录分析2007年1月-2008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首次发病,病程在7天内,有单侧肢体偏瘫及中枢性面舌瘫等体征,分别在急性期(7d)内及亚急性期(14d)以后进行一次及以上头颅MRI检查,确诊为单侧基底节或放射冠区单一梗死灶或单一血肿的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本组39例患者,其中脑出血13例,脑梗死26例,平均年龄51.40±7.56岁,均有肢体偏瘫的体征,并且在两次MRI检查之间神经功能逐渐恢复。所有患者第二次的MRI图像上,均在在远离病灶的大脑脚、脑桥、延髓等一个或多个部位,相当于锥体束行程上出现大小不等、边缘不清的长T1短T2、或者长T1长T2的异常信号。 结论:MRI可以检测到脑卒中后锥体束继发损害的现象,临床上注意脑卒中后病灶远端锥体束行程上出现异常信号,很可能就是其继发性损害表现,这对区分与新发脑梗死或炎症等其他病变有积极意义。
脑卒中 磁共振 锥体束 继发性损害
叶伟 曾进胜 江山 梁志坚 郑金瓯 王进 程道宾 李胜愉 戴旖 龙莉玲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41-144
2009-06-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