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多发脑血管狭窄TIA患者的诊断与治疗思考
本文对一例多发脑血管狭窄TIA患者的诊断与治疗进行了思考,研究表明:根据缺血性卒中预防危险分层,患者有明显动脉粥样硬化性动脉狭窄,属于高危患者,依据缺血性卒中和TIA的二级预防指南,患者出院后给予波立维抗血小板治疗,并严格调脂、控制血糖等治疗。用药后患者症状减轻,但未能按时及时复诊。2月后便因脑干梗死急症入院,出现言语不清、吞咽呛咳、右侧肢体无力,再复查颅脑MRI+MRA示:脑十梗死,基底动脉原重度狭窄处闭塞。分析患者脑梗死发生原因,如果年前患者能接受支架治疗,其后严格术后用药,应能避免这次严重的脑干卒中,WASID试验结果也建议颅内血管严重狭窄的患者应早期行支架介入治疗。但患者发病的根本原因应与患者擅自停用波立维直接有关,体内血小板正常生存周期为3-5天,患者发病在停用波立维后5天,恰好是体内新生血小板己完全无抗血小板药物影响,患者基底动脉重度狭窄种血栓形成,导致新发脑干梗死。患者倘若年前接受支架治疗后擅自停用抗血小板药物,或许将会导致更为严重的后果。此例病例表明我国在缺血性卒中的二级预防健康教育方面还存在严重不足,迫切需要在广大患者中普及和加强缺血性卒中的预防健康教育,使广大患者深刻认识到依照危险分层长期坚持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在预防缺血性卒中方面的重要性。
多发脑血管狭窄 缺血性卒中 动脉粥样硬化 二级预防 抗血小板治疗
吴伟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脑血管科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363-366
2009-06-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