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全胸腔镜下胸腺和纵隔病变手术体会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胸腺和纵隔肿瘤的手术方法和结果。我院自2007年4月至 2010年3月共开展胸腔镜下胸腺和纵隔手术26例,其中胸腺肿瘤行全胸腺切除3例,重症肌无力行全胸腺(含胸腺瘤)扩大切除3例,良性纵隔肿瘤行单纯肿瘤切除14例,神经源性肿瘤4例,畸胎瘤1例,纵隔主动脉旁异物(针)取出1例。纵隔切除肿瘤直径为2.0~ 7.8cm。本组大部手术病例主要在2007年8月以后完成,全胸腺(含肿瘤)切除及全胸腺扩大切除均在2009年以后开展。 方法:手术均在全麻双腔管气管插管,术中健侧单肺通气下进行。手术切口选择腋中线第七肋间或第八肋间1.5~2cm切口置入观察镜,腋前线第四肋间1.5~2.0 cm切口为操作孔,锁骨中线第五肋间2.0~3.0cm 小切口作为游离和标本取出孔。三个切口位置关系呈一倒三角型。均采用30 度镜,超声刀游离切割分离。术中不使用肋骨撑开器,不切断切除肋骨。对全胸腺切除者主要是避免分离胸腺静脉时导致无名静脉的损伤。对于前、上纵隔肿瘤手术切除时,镜下分离应避免膈神经和喉返神经损伤。分离切割胸腺及脂肪时应避免膈神经和心包损伤。对于术中发现肿瘤与重要脏器致密粘连无法分离时切除时,则宜改为小切口直视下手术。 结果:胸腺手术切除病理标本15例均为良性胸腺瘤(A,B 及AB 型),包膜完整。3例肌无力患者手术切除本为胸腺瘤伴局部胸腺组织增生。畸胎瘤可见瘤内毛发生长。全组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视病情及肿瘤大小而定,一般为0.5~1.5 小时即可完成,全组无手术后并发症。肌无力患者术后用药量明显减少。一例眼肌型肌无力患者术后第二天症状明显缓解,可下床行走。术后胸管引流100~200 ml,2~3 日后拔除胸腔引流管,7~9天出院。 结论:与传统开放式胸部手术相比,胸腔镜下胸腺和纵隔手术具有切口创伤小,病人疼痛轻,恢复快等特点,成为患者乐于接受微创手术的主要术式之一。尤其是重症肌无力患者,微创手术减少创伤和疼痛,这对减少术后肌无力危象发生至关重要。

微创外科 电视胸腔镜手术 胸腺切除术 纵隔病变

严煜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胸心外科 226001

国内会议

第十届全国胸腔镜及胸部微创外科学术研讨会

北京

中文

127-129

2010-05-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