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隧道於山谷地形進洞施工面臨之挑戰

近年来,随着环境保育观念的提昇,“减少对自然条件改变量”的理念,已逐渐落实在隧道设计及施工实务上。以往,隧道洞口段以露天大开挖掘进至新鲜岩盘,并辅以庞大边坡保护工之进洞方式,已逐渐被“直接进洞”方式所取代。即使在地质、地形或环境条件上不尽理想之区段,基于整体路线及水保因素考量,亦有非采用“直接进洞”不可之情形。因此在隧道进洞、出洞阶段,失败的案例屡见不鲜,也让工程师在此演进过程中,面临更加严苛之挑战。本文以“某执行中的双线公路隧道”为例,探讨浅覆盖直接进洞面临之挑战及对策。由于本案例,地形上为谷部进洞型隧道,洞口段浅覆盖长度达100多公尺,地质材料除为崖锥堆积、风化岩盘及昔日矿碴所覆盖外;当地“多雨”的气候,更使得地表水、地下水常年汇流于洞口,开挖面自立性极差。隧道进洞时,遭遇极大的困难,几乎非原设计之进洞理念足以因应。但经数次之抽坍应变处理後,勉为通过,其处理经验与心得,可供後续类似案例之参考。

公路隧道 洞口段 浅覆盖直接进洞 管幂工法 覆版工法

汪世輝 王建力 王家樑

利德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台南成功大學資源工程系 聯合大地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国内会议

第八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与技术研讨会

台北

中文

1-12

2009-11-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