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芜湖雾日的气象统计及临近预报方法研究

通过分析逐年雾日的变化,揭示了从1980年后年雾日数与平均气温逐渐升高的趋势呈反向变化的现象;对雾在近20年各月分布进行了统计,雾主要出现在11月到次年1月,占全年总雾日数的55”%”,呈明显季节性;80年代雾出现的高峰期在5-7时,合计55.6”%”,较60年代有明显减少。对雾形成的气象条件分析,发现雾形成过程前的降温、湿度“门槛”降低;89”%”的雾都出现在0~20℃的温度范围内,其中以5~10℃范围内生成的雾数略偏多,占雾日总数的32”%”,;芜湖市10月下旬到3月中旬这一阶段的气温条件有利于雾的形成;雾多出现在风速为0~3m/s的条件下,占雾日总数的96”%”。通过2006年10月到2007年3月和2007年10月到2008年3月共12个月的逐日22时到次日12时的温、湿、风场进行分析,对29个雾过程归纳了辐射雾、平流雾的典型湿度、温度场变化曲线,发现在秋冬季辐射雾是芜湖近年雾的主要形式。根据辐射雾日的温、湿、风场的变化模型,归纳了辐射雾客观化预报思路,研制客观化的雾提示预报流程,供日常预报使用。

逐年雾日 辐射雾 气象统计 温湿场模型 临近预报模式

汪茜林 吕娟 徐阳

安徽省芜湖市气象局 安徽省芜湖市 241000

国内会议

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杭州

中文

55-61

2009-10-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