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603”冷涡背景下河南安徽强对流天气过程成因初探
本文在对2009年6月3日发生在河南、安徽和江苏冷涡背景下的强对流天气过程实况观测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卫星、闪电和雷达等资料对该过程的中尺度特征进行分析,并对此次强对流天气的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主要以雷暴大风、短时强降水和冰雹等强对流天气为主,造成了严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此次过程具有明显的中尺度特征,对流云团移动快,对流活动旺盛,其生成和发展与水汽云图上的暗区和水汽羽密切相关。中尺度对流系统(MCS)中镶嵌多个对流单体(MβCS),每个对流单体又包含多个MγCS,正是这些中尺度对流系统造成了强对流天气。东北冷涡活跃和华北平原持续高温为强对流天气的发生积累了大量不稳定能量,随着水汽条件的改善,强对流天气发生的有利环境场形成,在有利的大尺度东北冷涡环流背景下,由午后局地热对流产生的雷暴出流边界和地面辐合线共同作用,可能是此次强对流天气的触发机制。
强对流天气 东北冷涡 中尺度分析 地面辐合线 触发机制
谌芸 郑永光 杨晓霞 周晓霞
国家气象中心强天气预报中心,北京,100081 国家气象中心强天气预报中心,北京,100081 山东省气象台,济南,250031
国内会议
杭州
中文
89-100
2009-10-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