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利用移植开发的TITAN系统对“20090603”超级单体风暴结构特征的初步分析

利用自主完成本地化移植开发的TITAN系统及其风暴属性和冰雹指数算法,根据选择接入的商丘、徐州、盐城等三站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09年6月3日发生的超级单体风暴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环境条件分析表明此次超级单体风暴主要为垂直风的强切变触发产生的。超级单体初生后间隔一小时的时间序列拼图表明风暴宏观上可分为初生加强阶段、持续阶段、消散阶段,其强回波表现分别为弓形、人字形与线形回波。分析风暴的演变、属性发现超级单体在其移动的过程中不断的与周围新生单体发生合并加强,从而形成超级单体。超级单体生成初期在回波图上表现出明显的“V”形缺口;超级单体的低层Ctrec风场显示在单体成熟阶段其移动方向的左侧为气旋性涡旋,右侧为反气旋性涡旋,反气旋性涡旋在单体尾部形成钩状回波;在其移动方向的前部存在大的入流气流,后侧存在内向喷流;成熟阶段回波垂直剖面显示出明显的弱回波区(WER)和有界弱回波区(BWER)。单体成熟阶段中层基本为一致的气旋性辐合区,在高层,单体的左侧与右侧出现辐散区,单体移动前部仍然为辐合区。冰雹指数及风暴属性显示超级单体降强冰雹的潜势,其中降雹概率POH在10:40-17UTC达100”%”维持6小时左右,这对超级单体风暴的短时临近预警预报及人工防雹作业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超级单体风暴 弓形回波 有界弱回波区 中气旋 冰雹指数 结构特征 短时临近预报

潘留杰 周毓荃 朱伟军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210044 安康市气象局安康725200 国家气象中心,北京 10008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210044

国内会议

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杭州

中文

230-244

2009-10-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