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2008年6月武江流域致洪暴雨过程分析

2008年6月10~13日,粤北武江流域出现强降水,造成了较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本文运用地面和高空资料、自动站、NCEP、水位资料,利用天气学分析的方法以及MM5模式对这次过程进行分析和模拟,并对比2000年以来的相似个例,结果表明:5d累计面雨量超过100mm、最大面日雨量超过50mm时,就可能出现明显的洪水。高空急流、高空槽、西南低涡、切变线以及低空急流是此次的主要影响系统,动力机制是低空强辐合、高空强辐散,垂直速度最强出现在对流层中层,水汽来源和通道是孟加拉湾经中南半岛到南海北部。垂直螺旋度急剧变化对这次强降水具有指示意义。亚洲中高纬两槽一脊、低纬东高西低是这类致洪暴雨的中期环流特征。

武江流域 龙舟水 致洪暴雨 西南低涡 低空急流 数值模拟 天气学分析

张录青 刘从省 魏维

韶关市气象台,广东韶关 512028 邵阳市气象局,湖南邵阳 411000 中山大学大气科学系,广州 510275

国内会议

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杭州

中文

624-632

2009-10-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