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两次强寒潮过程的等熵位涡对比分析
利用2008年12月的NCAR/NCEP逐日6小时再分析资料,对本月发生的两次强寒潮事件从等熵面位涡等方面进行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⑴两次寒潮过程的环流形势上存在不同:过程一的高纬度为一槽一脊,地面上冷空气以偏西路径侵入华北;过程二的高纬度为两槽一脊,冷中心比较强,地面上冷空气以偏北路径侵入华北。⑵可用地面高压强度、1000hpa温度以及低层位涡扰动的时间曲线的转折点来确认寒潮爆发的时间。⑶两次过程中在寒潮爆发时都存在明显的高位涡值下传特征,过程二明显与过程一。⑷等熵面位涡分析表明:等熵面分析可跟踪寒潮强冷空气活动,显示冷空气的活动细节,等熵面位涡的高低层演变反映了高、低层冷空气的分布及活动状况;等熵面位涡高值区代表冷空气范围,等熵位涡密集区代表冷暖空气对峙,优于等压面密集带表示的冷暖交绥;寒潮爆发时,等熵面上高层高位涡向下向南传播,导致高位涡强冷空气在垂直方向上拉伸,等压面呈现上凸下凹状,气旋性旋转增强,正涡度增强;过程二中有冷空气再次补充,且高层冷空气向下输送强度大,致使地面降温强烈。
强寒潮过程 位涡扰动 等熵面分析 环流形势
田秀霞 王晶 白樱
河北省邯郸市气象局 056001
国内会议
杭州
中文
797-802
2009-10-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