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雨—雨淞—雪演变过程中温湿风场垂直结构特征分析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水平分辨率1°×1°)和同时间的探空、地面资料对发生在河南省的一次雨淞天气过程的环流形势、影响系统及温湿风场垂直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过程主要有冷空气、南支槽、副高、切变线和西南风低空急流共同作用的结果;强盛的西南暖湿气流迭加在干冷的东北气流之上是这次过程温湿风场垂直结构总的特征;在雨~雨淞~雪演变过程中,逆温层的高度和厚度逐渐抬高和加大;导致降水以雨、雨淞、雪不同状态出现的最根本原因是温度场垂直结构有所不同,雨和雨淞发生期间,温度场垂直结构自下而上呈“冷-暖(大于0℃)-更冷”的分布,但雨出现期间,下面的冷却雨层高度较低、厚度较薄,雪发生阶段,整层温度均低于0℃。
雨淞天气 温湿风场 垂直结构特征 环流形势 演变过程
王珏 李戈 白家惠 张彩英 孟刚
南阳市气象局,河南南阳市,473000 平顶山市气象局,河南平顶山市,467001
国内会议
杭州
中文
984-988
2009-10-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