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齐齐哈尔暴雨浅析及Z-I关系效果检验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Micaps资料和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2009年6月19日齐齐哈尔、黑河地区发生的暴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是在典型的东北冷涡前部的暴雨,低空急流和低层切变线是主要的影响系统。通过物理量场的分析发现,θse850-θse500、K指数和沙氏指数的剧烈变化对强降水天气有很好的指示作用。发展旺盛的冷涡云系中充沛的水汽是强降水产生的必要条件。在与旺盛的冷涡云系相对应的雷达回波上,回波强度在35~45dBz混合性降水回波降水效率较高。速度场上“牛眼”和“速度模糊”是典型的急流速度场特征。利用此次降水过程的雷达资料对WSR-88D中缺省的A,b值与黑龙江省本地化的Z-I关系计算的降水量进行比较发现,两种Z-I关系得到的降水量较实况降水量均偏小,其中,缺省的Z-I关系产生降水量误差较大。在50~100km范围内Z-I关系测定的降水量曲线与实际降水量曲线的相关系数明显小于0~50km和100~150km内的相关系数,而对于>30dBz雷达回波的降水估测较好。
东北冷涡 暴雨天气 沙氏指数 雷达回波 Z-I关系效果
徐玥 邵美荣
黑龙江省气象台,哈尔滨,150030
国内会议
杭州
中文
1084-1089
2009-10-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