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用副高等环流指数作淮河流域洪涝灾害分析预测

2000年以来,淮河流域发生了两次严重的洪涝灾害,即2003年和2007年的汛期洪涝灾害。这两次洪涝灾害的特点是:6月底至7月下旬前期多降雨天气,且伴有连续性强降水过程。2007年和2003年7月淮河流域大部分地区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多5成至1倍,部分地方偏多1.5倍,全流域发生了严重洪涝。针对这两次严重洪涝灾害,本文从气候预测时效角度,运用副高等环流指数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冬季至初春北半球副高面积指数、强度指数、太平洋副高面积指数和西藏高原指数偏强及上年秋季至次年初春大西洋欧洲环流型E指数偏小与淮河流域洪涝发生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在此工作基础上,本文从短期气候预测时效的角度,研制了4个预测方法,其中有3个预测方法在每年3月中旬至4月中旬就能得出淮河流域是否发生洪涝的预测结论,便于各有关方面提早做好防汛准备工作,使灾害减小到最低。

淮河流域 洪涝灾害 环流指数 短期气候预测 汛期预报

陈慧 禹继华 王苏 耿建武 秦成云

江苏省淮安市气象局,淮安,223001

国内会议

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杭州

中文

1312-1313

2009-10-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