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宿迁地区2009.6.3-5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

通过对6月3-5日两次强对流天气的天气背景、温度平流和湿度、卫星云图的演变的对比分析,发现在东北冷涡形势下,低层增温,高层降温有利于对流不稳定的发展,冷空气影响本地时间对本地降水的时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并且强对流天气发生并不需要大范围湿度大,只需要在冷空气侵入产生扰动,局部湿度增大即可;这两次过程刚好反映了东北冷涡影响下发生典型的强对流天气的两种路径,当本地发生强对流天气前,卫星云图上一般在中午前后在山西-渤海湾一带有对流单体(单个或多个)生成,云图上反映甚至可以为不起眼的小白点发展而来,表面异常光滑明亮。最后,文章从T639稳定度预报出发,配合雷达回波的演变过程,分析了这两次过程,得出:大气层结的不稳定是强对流天气形成的重要条件之一,强对流天气发生的共同特点是上冷干下暖湿,常采用不稳定指标来表征大气的不稳定性,北京T639数值预报产品K指数等在这两次强对流天气预报中起到很好的参考价值。

东北冷涡 强对流天气 K指数 雷达回波 数值预报

沈伟 叶剑 吴杰 王文清

江苏省宿迁市 223800

国内会议

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杭州

中文

1464-1471

2009-10-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