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山东省雷电活动及其灾害气候特征分析

本文利用山东雷电监测网建站以来资料结合雷击灾害上报资料分析了山东雷电活动及其灾害气候特征。对资料进行了格点化处理,给出了正负地闪空间和时间分布特征,分析了正负地闪各项参数特征及与雷电灾害的对应关系,同时分析并给出了山东主要城市的闪电参数特征。得到结论:(1)总地闪最大值出现在7、8月份,单峰分布。正负地闪发生频数逐月分布均呈明显单峰型,但正地闪频数峰值在6、7月,较负闪略超前且半峰区较宽,分布近似正态分布。负地闪频数峰值在8月,且半峰区较窄、偏锋明显,9月以后呈急剧下降趋势。(2)正负地闪的发生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与冷空气影响及水汽条件密切相关。负闪占地闪绝大多数,年平均通常负闪占95”%”以上,但正地闪峰值强度的平均值和最大值均大于负闪。陡度的总体和逐年平均值同样存在正闪大于负闪的现象。正地闪的荷电量要远远大于负地闪。正地闪比例在上半年均大于下半年。正地闪发生比例以8月最低,为明显低谷,在4月和10月分别存在一个峰值,4月峰值较10月更强些。(3)正闪大值对应月份及分布与山东累年逐月降雹日数分布”1”基本一致,指示正地闪的发生条件可能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关系密切(4)负闪频数日变化呈明显双峰双谷型,2个峰值强度相当,分别在04时和16时,谷值分别在11时和23时,整体分布较为对称。正闪则在下午16~20时有一明显的峰值,其他时间略有波动峰值不明显。(5)山东雷电灾害多发期为4~9月,月最大雷电灾害日数为18天,出现在2006年6月。3、10、11月雷击灾害相对较少,12、1、2月均无雷击灾害。(6)山东地闪空间分布呈南多北少型式,鲁南、鲁中山区和半岛内陆地区为雷电多发区,此外鲁西北沿黄地区也存在一个高值区。(7)雷击灾害日地闪的总体和逐年平均显示正闪平均陡度均大于总样本的平均陡度,相反负闪的平均陡度均小于总样本的平均陡度。其他各参量有升有降,规律不明显。

雷电活动 灾害气候特征 格点化处理 闪电参数

陈金敏 孙兴池 李静 刁秀广

山东省气象台,济南,250031

国内会议

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杭州

中文

1861-1867

2009-10-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