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黄海海雾逆温层成因的观测分析
逆温层的存在是黄海海雾产生的一个重要的必要条件,详细揭示它的成因与变化有助于深入了解黄海海雾的形成与演变。本文对2006年3月7日发生在黄海的一次大范围海雾逆温层的成因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研究。通过分析沿黄海自北向南的大连、成山头、青岛、射阳与上海等站的地面与探空观测数据,以及AIRS卫星数据反演的大气温度廓线,结合卫星可见光云图与运用双通道差法所获取的海雾雾区的变化,我们发现:一个逆温层(从地面到大约900hPa之间)在此次海雾生成之前就已经存在,并从北向南逐渐扩展;海雾随之发生,逆温层的强度也随着海雾的发展而增强。进一步利用FNL再分析数据进行了天气形势的考察,结果揭示:位于黄海西北上游自西北向东南移动的低层浅薄冷高压是控制此逆温层形成与变化的主要天气系统;当它到达黄海之前,在其东南前部造成冷平流输送,来自东北方向的冷空气导致黄海低层大气的降温,并且高度越低降温越大,从而在黄海低空形成逆温层;当它移到黄海上空时,大范围海雾就逐渐形成。借助WRF模式所得到的气团运动轨迹也表明在此低层浅薄冷高压尚未到达黄海之前,黄海海区受到东北冷平流的控制。此次海雾过程主要受到低层浅薄高压系统的影响。海雾成雾之前和之初的一段时间内海面和低空的主要风向为东北风,这与典型的黄海平流雾形成之前黄海盛行持续偏南风的情况有非常明显的区别。这说明黄海海雾的形成首先取决于天气系统。
黄海海雾 逆温层 浅薄冷高压 冷平流 天气形势
张守宝 高山红 齐伊玲
物理海洋实验室,中国海洋大学,青岛, 266100 海气相互作用与气候实验室,中国海洋大学,青岛, 266100
国内会议
杭州
中文
1928-1944
2009-10-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