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2008年陕西盛夏一次区域性大暴雨的综合分析

2008年7月21日(20-20时)陕西出现了近年来较强的一次区域性暴雨过程,全省共出现9站暴雨和7站大暴雨。勉县、南郑突破了建站以来最大日降水量历史极值。21日与陕西暴雨区毗邻的甘肃陇南、四川广元等地也出现了强的暴雨过程,可见其范围之广,强度之大。暴雨造成西安(周至)、汉中、安康部分地区出现暴雨洪涝、泥石流灾害。因灾死亡、失踪12人,直接经济损失1.36亿元。分析显示本次大暴雨过程是由副高减弱、高原低槽加深移出,引发700hPa的西南涡迅速加强东移,该西南涡是影响此次强降水的重要天气系统,造成区域性暴雨直接影响系统是中尺度复合体MCC。结论如下:1卫星云图和风矢量分析表明,此次强降水过程中充沛水汽输送源地主要源于从孟加拉湾地区,水汽输送以对流中低层的700hPa最为显著,且这支暖湿急流输送带具有一定的间歇性。孟加拉湾地区存在维持活跃的热带风暴云团或云系对青藏高原东北侧的区域性暴雨有一定的提示作用。2此次由MCC造成的区域性暴雨落区与850hPa的θse高能中心对应较好。大暴雨出现在该高能中心北伸的高能轴上,并较暴雨提早出现约12小时,有一定的预报提示作用。陕南的降水出现在MCC减弱的过程中,最大雨强出现在06-07时,这与以往的结论存在区别,这点还需进一步的中尺度分析探讨。3暴雨时850hPa新出现的偏东急流输送加速了MCC的发展加强,此时也是垂直上升运动最为强烈时刻,在以往的大暴雨和冰雹天气过程中很少见的,这从一个角度解释这次暴雨过程上升运动之剧烈的缘故。4暴雨前及暴雨时高层强辐散区出现了随高度下移的情形,且高层的辐散加强领先于低层的辐合,低层辐合区是由850hPa在汉中、达川等出现的偏东急流输送实现的,高层强辐散区与低层辐合区的配置对大暴雨时的强烈上升运动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区域性暴雨 水汽输送 西南涡 低空急流 中尺度复合体

侯建忠 袁媛 胡皓 张淑敏

陕西省气象台 西安 710015 铜川市气象局 727031

国内会议

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杭州

中文

2018-2023

2009-10-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