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对宿州冬小麦播种期的影响评估与应对
利用1952-2007a间气候资料,研究分析了宿州市冬小麦播种期间的气候变化趋势,发现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安徽省宿州市冬小麦传统播期内的平均气温呈逐年升高趋势,约每10a升高0.5℃,尤其是2000-2007a间传统播期内的日平均气温已升高至18.2℃。同时,宿州市冬小麦的适宜播种期(即秋季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6℃的终日)也在逐年推迟。再者,在传统播期内,无论是按上限还是下限播种,其越冬前≥0.0℃的活动积温均超过500℃,特别是2000-2007a间最多达875.6℃。为适应气候变化,在确保冬前壮苗的前提下,淮北平原冬小麦可推迟到10月15-25日作为主播期,比传统播期推迟10d。另一方面,自1996a以来,宿州市冬小麦历年播种期间的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尤其是1990年代以来冬小麦播种期间降水量的年际间波动大。因此,从适应气候变化的角度看,本地必须大力发展水利设施,在缺水时及时补水下种,坚决摈弃传统的靠天等雨习惯,以免人为延误播种期。另外,培育和发展优良小麦品种,也是适应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之一。目前,宿州市宜大力发展和培育耐旱、耐涝等抗逆性强的小麦品种来适应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 冬小麦播期 评估方法 平均气温
李德
安徽省宿州市气象局 宿州市 234000
国内会议
杭州
中文
1-6
2009-10-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