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梅雨强度指数IPRI及其时空变化特征分析——以安徽省沿淮地区为例
【目的】为探索新的简便而实用的梅雨强度指数IPRI的计算公式,并以安徽省沿淮地区为例分析梅雨强度的时空变化特征,【方法】在对本地区梅雨期降水基本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11个地面气象站1952-2004年的降水资料计算梅雨强度指数,并依据多年的梅雨强度指数和洪涝资料进行了相关回归分析,【结果】揭示出安徽省沿淮地区梅雨强度时空变化的规律,并发现梅雨强度指数和洪涝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回归关系。【结论】研究结果可为沿淮地区洪涝灾害分析、评估和鉴定以及农业避洪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梅雨强度指数 IPRI计算 时空变化 沿淮地区 洪涝资料
郁家成 黄小燕 郁阳 郭秀云 董炳瑞 陆太平 王华
安徽农业大学,合肥 230036 安徽省气象局,合肥 230061 安徽省民政厅,合肥 230061
国内会议
杭州
中文
39-46
2009-10-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