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气候变暖对河西走廊绿洲灌区玉米产量影响及对策研究

利用河西走廊绿洲灌区西、中、东部代表站酒泉、张掖、武威的气温和玉米产量资料,计算出各区域玉米生育期内大于等于0℃、5℃、10℃、15℃、20℃活动积温,用正交多项式拟合分离出玉米气候产量。采用多项式法、线性倾向、累积距平等统计学方法分析积温和玉米气候产量的变化特征,以及气候变暖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河西走廊灌区不同区域积温变化均呈明显上升趋势;玉米生育期内≥10℃的活动积温与产量关系最为密切,是影响当地玉米产量的关键气象因子,产量随≥10℃积温的增加而提高;灌区在气候变暖后比变暖前玉米气候产量明显增加,自西向东分别增加124”%”、186”%”、301”%”。气候变暖、热量资源增加有利于提高喜温作物玉米产量,因此在河西走廊绿洲灌区,可以进一步扩大玉米种植面积,调整玉米种植结构,建立玉米种植基地,发展玉米生产。

气候变暖 河西走廊绿洲灌区 积温变化 玉米产量 气象因子

曹玲 邓振镛 窦永祥 杨晓玲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 甘肃 兰州 730020 甘肃省武威市气象局,甘肃 武威 733000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 甘肃 兰州 730020 甘肃省张掖市气象局,甘肃 张掖 734000 甘肃省武威市气象局,甘肃 武威 733000

国内会议

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杭州

中文

151-157

2009-10-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