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雷州半岛干旱特征及其环流分析

本文利用47年雷州半岛的逐月降水资料对雷州半岛的干旱特征进行了分析;同时还利用NCEP/NCAR逐月再分析资料,多方面、分季节对旱年进行合成分析,得到以下一些结果:雷州半岛主要降水出现在春、夏季,全区降水的年际变化具有显著同步性。雷州半岛降水场可大致分为全区旱(涝)型(P型),南旱(涝)北涝(旱)型(PN-S型),东旱(涝)西涝(旱)型(PE-W型),其中P型为主要异常分布型。比较降水量和无雨日数两个干旱指标后发现,就雷州半岛自身特点和对农林业等自然生态而言,用无雨日数来定义干旱现象较降水量更合适些。分析雷州半岛干旱大气环流背景,发现:(1)西太平洋副高脊线偏北造成的华南较强的偏南风和东亚大槽偏弱是影响雷州半岛春季偏旱的直接原因。西北太平洋海温变化是这种相互作用的重要影响因子;(2)夏季由于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及南海的海温偏高,海陆热力差异偏弱引起东亚、南亚西南季风减弱,输送到华南的水汽也偏弱,雷州半岛易旱,另外,夏季由于热带气旋路径偏东(偏向西北太平洋)造成登陆广东西部的热带气旋个数偏少也可能是导致雷州半岛夏季干旱发生原因之一;(3)秋季亚洲大陆气压场异常偏高,在中国东部尤其是华南低层产生异常辐散的偏北风,导致向华南水汽输送减少,从而造成雷州半岛易旱;(4)雷州半岛冬旱发生与东亚冬季风异常偏弱和ElNi.o事件有密切联系,一般来说,ElNi.o成熟的当年冬季雷州半岛易发生干旱。

雷州半岛 干旱特征 热带气旋 路径分析 水汽输送

黄晓梅 简茂球

湛江市气象局,广东湛江,524001 中山大学大气科学系,广东广州,510275

国内会议

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杭州

中文

241-257

2009-10-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