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2008年石家庄不同标准的霜冻特征
以出现白霜、0cm日最低地温小于或等于0℃、日最低气温小于或等于0℃三种指标定义三种霜冻类型,利用石家庄市17个观测站1972-2008年共37年的日最低气温、0cm日最低地温、每日天气现象及每日02与08点湿度资料,分析了该地区初终霜冻时间和无霜期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近37年来,三种类型霜冻均有初霜日后延终霜日提前无霜期增长趋势,FT型初霜日后延趋势明显,FD型终霜日提前趋势明显,FT型无霜期延长趋势明显;初终霜日的气温和地温有持平和升高趋势,初霜日温度升高趋势明显,FW型较其他类型升高趋势明显,FT型变化不大;初霜日24h降温幅度在逐年降低,FD型降低趋势明显。所以随着时间变化初终霜的危害程度在降低。2)无霜期的极差和标准差最大,终霜日次之,终霜期的年际变化对无霜期的离散程度和年际变率贡献大于初霜期,FW型霜冻初终霜日和无霜期的极差和标准差最大。3)三种类型霜冻均有初霜日出现较早(晚)的地区终霜日出现较晚(早)特征,东北部平原行唐新乐一带与南部平原赵县一带三种标准的初霜日出现较早,终霜日出现也较晚,无霜期最短,且初终霜日0cm地温和气温均较低,初霜日24h降温幅度大,是霜冻重点防御地区。
霜冻特征 天气现象 年际变化 空间分布
岳艳霞 高祺 阎访 廖颖慧
河北石家庄市气象局 050081
国内会议
杭州
中文
489-497
2009-10-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