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39年河南省旱涝变化分析
利用《中国近五百年旱涝分布图集》及其插补,建立了河南省五站539年旱涝等级序列,分析了五站的旱涝特征、持续性特征和年代丰枯指数。用曼-肯德尔(Mann-Kendall)法分析了突变点,同时利用累积距平、小波分析分析了河南省旱涝变化周期。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正常等级所占比率郑州最小,南阳最大;安阳、信阳发生洪涝的比率最小,郑州最易发生洪涝;南阳发生干旱的比率最小,安阳最易发生干旱;除了南阳连旱和连涝次数相等外,安阳、郑州、洛阳、信阳都是连旱次数多于连涝次数;从年代上讲,出现旱年代的次数多于出现涝年代的次数,各个年代没有两个站点出现不同的旱涝特点;16世纪到18世纪前半页,以涝年代为主,18世纪后半页到20世纪以旱年代为主。Mann-Kendall法分析结果表明16世纪二三十年代和18世纪六十年代各有一个突变点,16世纪二三十年代是由旱到涝的突变,18世纪六十年代是由涝到旱的突变;累积距平、小波分析结果表明旱涝阶段总是交替出现,从20年以上尺度上讲,1470-1520年前后、1580-1645、1689-1718、1765-1814、1919-2002为偏旱期,1520年前后-1579、1646-1688、1719-1764、1815-1918和2003年以后为偏涝期。
河南省 旱涝等级 年代丰枯指数 曼-肯德尔法 累积距平 小波分析
竹磊磊 李清平 李娜
河南省气候中心,郑州,450003 平顶山市气象局,平顶山,467000 郑州市气象局,郑州,450000
国内会议
杭州
中文
597-602
2009-10-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