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东北地区冬季降雪的气候特征及其区划研究

本文选用东北地区197个气象观测站1961-2006年冬季(12-2月)逐日降雪量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小波分析、突变分析、t-检验、EOF(经验正交函数)、REOF(旋转经验正交函数)方法、CAST(聚类统计检验)方法等气候统计方法,对东北地区近45a冬季降雪的气候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东北降雪进行了客观区划。结果表明:东北地区近45a冬季降雪呈下降趋势,每10a下降0.2mm。降雪具有明显的阶段性,1960年代中期到1970年代中期为偏少时段,1970年代中期以后到1980年代中期为偏多年,1980年代中期至1990年代降雪基本持平,在2000年之后降雪量有所增加。东北地区冬季降雪在45a间始终存在着10a左右的长周期,1980年代以后存在着6a左右的周期,而在1970-1980年代和1990年代之后均存在着4a的短周期。EOF分析结果表明:全区一致由北向南的正变化趋势为主要模态,大值区主要位于吉林东部和辽宁西北部,西北-东南反向变化,黑龙江北部同其它区域表现出反向变化特征,也是重要的异常模态。REOF/CAST方法对东北地区冬季降雪的区划表明:东北地区降雪主要分为4个区域,分别为辽宁-吉林东部、吉林北部-黑龙江南部、辽宁西南部、黑龙江北部地区,不同区域降雪量的变化趋势存在差异。

东北地区 冬季降雪 气候特征 区域差异

赵春雨 王冀 严晓瑜 王颖 罗勇

沈阳区域气候中心,110016 北京区域气候中心,100081 国家气候中心,100081

国内会议

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杭州

中文

830-838

2009-10-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