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0年来内蒙古地区气候干湿状况时空分布特征
根据内蒙古115个气象站1971~2000年气象资料,并利用改进的Selianinov干燥度计算公式,研究了内蒙古及其六大不同生态类型区域气候干湿状况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内蒙古干湿状况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地带性分布规律,即从西向东随经度增加干燥度逐渐变小,气候逐渐变得湿润。内蒙古地区年平均干燥度70年代呈现波动式下降,气候变化趋于湿润化;80年代干燥度经历了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过程,气候处于干湿的过渡阶段;90年代干燥度经历了先减少后急剧增加的变化过程,其中1995~2000年干燥度增加幅度达1.59,为30年增幅最快的时段。在六大生态类型分区中,典型荒漠区干燥度变化最为剧烈,大兴安岭林区和草甸草原区的干燥度变化最小。从气候干湿状况的年代际变化可以看出,80年代是内蒙古全区气候干旱比较严重的年代。
干燥度 气候变化 干旱状况 时空分布 内蒙古地区
张存厚 王明玖 李兴华 郭瑞清 张立伟
内蒙古生态与农业气象中心 呼和浩特 010051 内蒙古农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呼和浩特 010019 内蒙古农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呼和浩特 010019 内蒙古生态与农业气象中心 呼和浩特 010051 锡林浩特国家气候观象台 锡林浩特 026000
国内会议
杭州
中文
898-906
2009-10-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