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郑州地区可利用降水资源量的初步分析

根据近50年郑州地区气候资料,在统计分析近50年降水、气温时空分布和变化特点基础上,采用高桥蒸发量计算公式计算逐年蒸发量,进而推算出地区降水资源可利用量,分析郑州地区的可利用降水资源量及其分布、变化特点。得到以下几点结论:1、降水量变化趋势决定了可利用降水量的大小。全区降水量(P)的季节分布极不均匀,可利用降水量(H)也是依夏、秋、春、冬季的大小顺序排列,即P,E(蒸发)及H的季节变化大小顺序是相似的,这再次说明研究降水变化本身规律的重要性。因此说,季节变化对蒸发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故就季节变化来看,越是在降水少的季节,蒸发的损失也就越大。这一特征往往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特别是在春季,当春灌等农事活动十分需要水资源时,难得的降水反而更多地被蒸发损失了。2、降水资源可利用率的区域分布不均匀。新郑冬、春、秋三季的降水资源的可利率都为最大,而这三季也是缺水的季节,可见新郑的水资源利用状况相对是全区中最优越的,出现干旱的可能性要比其他县(市)的几率小;就降水的年代变化看登封、新密不仅降水量是增加的,可利用降水量递减率也较低,因此新密、登封的水资源状况也是全区中较好的。就全区各县市蒸发损失来看,处于郑州西部的巩义、荥阳,登封三市及中牟县四季的蒸发损失都比较大,降水资源利用状况堪忧,这些县(市)出现秋、冬、春连旱的可能性较大,这也可能与该地区的地形及土壤性质有关。3、近50年来可利用降水量变化的总趋势是减少的,降水量的变化和可利用降水量的变化不尽一致,全区蒸发量都呈现上升趋势。4、本文采用估算蒸发量经验模型法计算得到郑州地区的可利用降水量,应该说由该方法计算的成果针对大范围,且从气候角度能反映出其宏观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来看,还是可以的。但由于没有考虑到地形、地貌以及植被等下垫面的特征,在精度上也实际存在一定的偏差,这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

可利用资源 降水量 郑州地区 气温时空分布 季节变化

李荣 阮祥 林丽 刘晓艳 黄跃青

郑州市气象局,河南 郑州 450005

国内会议

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杭州

中文

92-99

2009-10-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