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安徽省沿淮地区农业洪涝灾期特征分析与避洪种植模式研究

本文在论述沿淮地区洪涝灾害及农业避洪减灾问题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安徽省沿淮地区农业洪涝灾期特征(沿淮地区平均梅汛期、最长梅汛期和农业洪涝危害期的时间分布特征)及夏季农业洪涝易发的原因(夏季梅汛期多暴雨、沿淮地区地势低洼、作物正处关键时期、生态失衡人水争地),并且针对安徽省沿淮地区洪涝灾害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与传统种植模式不同的避洪种植模式(如荞麦--大麦种植模式、青玉米--大麦种植模式、大白菜--大麦种植模式、大蒜苗--荞麦种植模式、萝卜--洋葱种植模式、大棚秋季西红柿--大棚春季西红柿种植模式、大棚芹菜--地膜马铃薯种植模式等)。研究结果可为农业洪涝易发区灾期分析拓展思路,也可为农业避洪减灾和高效种植提供技术模式。

沿淮地区 农业生产 洪涝灾害 灾期特征 种植模式

郁家成 黄小燕 郁阳 陈晓红 王华

安徽农业大学 安徽省气象局 安徽省民政厅

国内会议

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杭州

中文

26-37

2009-10-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