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甘肃糜子(Panicum miliaceum L.)生态气候适宜性研究

糜子是甘肃省的主要小杂粮作物之一。为探讨糜子种植的生态气候适宜性,运用积分回归方法,对庆阳西峰区、天水麦积区、定西安定区及武威凉州区1985-2008年糜子产量受气候因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水热因子在不同的生育阶段对不同地点糜子的产量影响各不相同。在抽穗-开花期间,旬平均气温对安定、凉州、西峰、麦积糜子产量影响较大,分别为10.5kg/hm2℃、9.0kg/hm2℃、8.0kg/hm2℃及5.6kg/hm2℃,在拔节期间旬降水量对产量影响较大,分别为8.0kg/hm2mm、3.0kg/hm2mm、5.2kg/hm2mm及5.2kg/hm2mm。甘肃各地光照基本上都能满足糜子的生长发育需要。最适宜种植区为陇东的塬区,渭河谷地及河西海拔在1600m以下灌溉区及敦煌盆地。最具有潜力的种植区为陇中地区及陇东的北部。

生态气候 适宜性分析 作物产量 糜子 积分回归方法 生长发育

蒲金涌 邓振镛 姚小英 王立科

甘肃省天水农业气象试验站,甘肃 天水 741020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甘肃 兰州 730020 天水市气象局,甘肃 天水 741000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甘肃 兰州 730020

国内会议

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杭州

中文

98-103

2009-10-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