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利用GIS技术进行海南岛热带气旋灾害风险性评价

以自然灾害评价的理论和方法为出发点和支撑点,选择热带气旋活动频繁、危害严重、具有代表性的海南省作为研究区,对海南省近30年的热带气旋灾害数据库进行整理和分析,制定统一评价标准。在热带气旋灾害形成环境背景和热带气旋灾害数据库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热带气旋灾害危险性和社会经济易损性,利用GIS技术将热带气旋危险性评价结果与人类活动背景要素进行组合分析,开展区域热带气旋灾害风险性评价研究。其评价程序包括四个层次:(1)GIS空间数据分析:GIS空间数据主要是与热带气旋灾害形成直接或间接有关的环境信息,建立热带气旋灾害评价与制图所需要的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和承灾体三方面的数据。(2)热带气旋灾害空间范围判识:应用海南省地理信息,经过对近30年热带气旋活动的路径、降水、风速和造成的灾害等数据,结合下垫面进行空间分析,对主要热带气旋灾害区的空间范围进行比较和分析,将热带气旋灾害影响的空间分布信息提取出来。(3)热带气旋危险性评价:统计历史灾情数据,结合下垫面的地形地貌情况,对海南省热带气旋灾害空间分布和影响程度进行了分析。应用GIS分析工具将上面编制的数字图进行归一化和数值化处理,均按5级危险度划分,由此制作了相应的因子评价图。利用GIS提供的叠合分析工具,对风速和降水等因子的权重分布、历史灾情统计结果进行频率组合评判,按一定叠合数值划分每个栅格的危险度,即得到海南省热带气旋灾害危险性评价图。(4)热带气旋灾害风险评价:热带气旋灾害风险是热带气旋危险性和社会经济易损性的综合函数,研究中热带气旋灾害风险评价考虑了区域热带气旋灾害易损性特征。将热带气旋危险性评价结果与人类活动背景要素进行组合分析并体现在风险评价图上,从而表示出热带气旋可能对生命财产和环境的危害程度。区域热带气旋灾害风险性评价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在防御热带气旋灾害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为减灾事业提供重要的科学和技术支撑。

热带气旋 风险评价 海南岛 GIS技术 自然灾害

张京红 刘少军 田光辉 蔡大鑫 谢瑞红 许向春

海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南海气象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海口 570203

国内会议

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杭州

中文

888-892

2009-10-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