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一次广西暴雨过程的湿位涡诊断分析

本文利用模式资料和测站加密观测资料对2008年6月12日发生在广西北部一次特大致洪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由天气分析可知:700hPa上中尺度涡旋的形成和东移是造成这次强降水的主要原因。在对降水模拟具有较好结果的基础上,利用模式大气资料分析了暴雨过程内,中尺度涡旋的发展对降水增幅的作用,同时通过湿位涡分析结果表明,在700hPa等压面上湿位涡与中尺度涡旋及暴雨剧烈增幅的区域相对应,且在广西北部对流层中层存在一个MPV1的负值区和MPV2的正值区,说明它们对暴雨增幅的范围和走向具有一定的示踪意义。利用湿位涡诊断量分析近地面层不稳定条件可知,此次暴雨过程中两个强降水中心具有不同的不稳定特点。偏西部的强降水是由近地层条件性不稳定和低空急流强迫触发,中高层的条件性对称不稳定对对流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促进作用,由此引发了中尺度涡旋内部深厚湿对流的强烈发展,形成大暴雨;而北部降水中心则是由地面至500hPa的深厚对流不稳定层结造成的,主要以对流性降水为主,造成了降水的短时剧烈增幅。

暴雨过程 中尺度涡旋 湿位涡 降水模拟

张丽 宋蕙君 杜楠 葛晶晶

96201部队,昆明,650219 95666部队,成都,610041 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学院,南京,211101

国内会议

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杭州

中文

44-50

2009-10-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