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人体舒适度“气候指数”Web评价系统的建立与应用

本文以全国600个气象台站40年气候资料为基础,参考前人的研究结果,建立了人体舒适度气候指数评价模型。模型综合考虑了气温、相对湿度、日照时数(代替云量影响)、风速等气象要素对人体舒适度感的有效性影响,同时针对不同纬度地区的气候差异,将全国划分为“高寒区”、“中温区”、“低热区”三个大区,各区分别选择21℃、23℃、25℃作为最适有效温度,调整模型相应参数。模型首先计算逐日气象条件下的人体舒适度,划分等级,统计各种等级指标所占比例,计算综合舒适度,最后标准化为人体舒适度“气候指数”。利用模型运算结果,对比分析了不同纬度地区不同月份的人体舒适度差异。结果表明,低纬度地区最舒适的月份在春、秋季节,趋向冬季,舒适度曲线在一年内有两个峰值;纬度越高,最舒适的月份越趋向于夏季,舒适度曲线逐步演变到只有一个峰值。

气候指数 人体舒适度 评价模型 逐日气象条件 气象要素

李树岩 潘学标

河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郑州,450003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100094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100094

国内会议

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杭州

中文

125-131

2009-10-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