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福州市灰霾分布及气溶胶污染特征分析

利用福建省67个气象站40年(1968~2007年)的历史气象资料和福建省环境监测中心站于2007年和2008年在福州市开展的四期PM10和PM2.5同步观测资料,对灰霾的时空分布特征和灰霾气溶胶污染特征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福建省灰霾的高发区有3个:以福州和福清为代表的闽中沿海区域高发区,以漳州、长泰和同安为为代表的闽南沿海区域高发区,以永安和龙岩为代表的闽中南内陆区域高发区。福建省前20年(1968~1987年,代表改革开放前和初期)和后20年(1988~2007年,代表改革开放中期以后)的灰霾总日数分布情况与40年的基本一致,但前后20年的灰霾总日数差异较大。城市灰霾出现日数的变化主要是由经济活动所产生的污染物排放增加所导致。(2)40年来,福州市灰霾出现频率增大的趋势明显,20世纪70年代、80年代、90年代的月灰霾日数分别为1.03天、2.54天、3.68天,2000~2007年达到5.34天。福州市不同月份灰霾日数明显不同,出现灰霾最多的季节为冬季(12~2月)和夏季(7~9月)。(3)不论是春季还是冬季,福州市霾日的PM10和PM2.5质量浓度明显高于非霾日,其平均质量浓度一般是非霾日的1.5~1.7倍。(4)从PM2.5/PM10比值上看,同一季节各点位霾日和非霾日的差别不是很大,福州出现灰霾天气时虽然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升高,但细粒子的比重并未明显增大。各点位PM2.5/PM10比值都呈现冬季高、春季低的特征,表明冬季较春季更容易形成细颗粒。(5)冬季五四北点位和紫阳点位PM2.5/PM10均分别为81”%”和86”%”,与国内的其他城市冬季相比较,福州市PM2.5占PM10的比重较其他城市严重,这表明福州市受汽车尾气和工业污染源的排放污染的影响程度相对较高。

灰霾 时空分布 气溶胶 空气污染 总日数分布 福州市

冯宏芳 陈晓秋 隋平

福建省气象科学研究所,福州,350001 福建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福州,350003

国内会议

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杭州

中文

203-210

2009-10-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