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心城区夏季VOCs的源解析
在2006-2008年夏季的上午6时对上海徐汇区的VOCs进行连续3小时采样。72个样本的B/T(benzene/toluene)值为0.42±0.18表明,除交通源外还有其它对VOCs排放影响较大的源。利用主成分分析/绝对主成分得分(PCA/APCS)受体模型对VOCs和CO进行了源解析,结果表明:交通工具的排放为CO的主要源,占45”%”;对于对流层臭氧生成最重要的前体物芳香烃,溶剂的使用占35”%”,交通工具的排放占26”%”,工业生产占22”%”,燃料的挥发占17”%”;烯烃的源解析结果表明,燃料的挥发和交通工具的排放为最主要的源,分别贡献了40”%”和49”%”;烷烃的三个最主要的源为交通工具的排放,燃料的挥发和溶剂的使用,分别占45”%”,32”%”,12”%”;对于总的VOCs排放,主要由燃料的挥发(LPG/NG的泄漏和汽油的挥发)、交通工具的排放、溶剂的使用、工业生产、生物质和生物燃料的燃烧和海洋源五种排放源构成,其贡献率分别为:24”%”,34”%”,16”%”,14”%”,12”%”。
城市环境 B/T值 有机废气 主成分受体模型 污染源解析
蔡长杰 耿福海 俞琼 安俊琳 韩晶晶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重点实验室, 南京 210044 上海市气象局, 上海 200135 上海市气象局, 上海 200135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重点实验室, 南京 210044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北京 100029
国内会议
杭州
中文
608-617
2009-10-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