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发挥气象信息员在我国气象科普工作中的作用

人们对气象灾害知识了解的匮乏,加大了一些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和财产损失。人类活动因素加剧了气候变暖的进程,导致更多的极端天气事件出现。加强气象科普知识的宣传,提高公众防御气象灾害和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刻不容缓。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是要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和人与自我的和谐。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49号文件明确提出了气象灾害防御社会化问题,要逐步设立乡村气象灾害义务信息宣传员。目前,全国气象信息员队伍总数已达37.5万余人,成为基层防灾减灾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气象信息员是气象部门与社会公众之间一座信息的桥梁,通过遍布基层的气象信息员队伍这一资源,加大气象科普知识的宣传的范围和力度。气象信息员来自于农村、厂矿、社区、学校,且绝大多数都是兼职人员,对气象灾害客观上缺乏认识,各级气象部门要结合本地的特点,培训好气象信息员,努力打造一支高质量的气象信息员队伍。所以在信息员队伍建设上要特别注意发挥科普人才资源和科普志愿者的作用。将科技工作者和热心科普事业的积极分子吸收进来,在科普志愿者队伍中发展气象信息员,让他们承担气象科普活动的宣传和辅导任务。同时,以完善的组织促进气象信息员活动制度化;以丰富的资源促进气象科普活动社会化;以新颖的活动形式促进气象科普群众化。

气象信息员 科普宣传 灾害防御 和谐社会

刘锡兰 魏华

天津市气象学会,天津 300074

国内会议

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杭州

中文

195-199

2009-10-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