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淮北地区是各类气象灾害的重灾区之一。以宿州市为例,近15年来,平均每年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多达15.33亿元,其中因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占90.67%。而因气候变暖强对流天气气候事件的不断攀升,进入21世纪后,风雹灾害受灾面积上升近50%,风雹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增加7成以上。防灾减灾工作在进入21世纪后发挥了巨大作用,1994-2000年因气象灾害农作物受灾面积平均每年53.56万hm2,2001-2008年平均每年36.62万hm2,平均每年减少16.94万hm2;特别是干旱灾害减少的极为明显,其中干旱受灾面积减少近85%,经济损失比2000年前平均每年减少87.2%;洪涝受灾面积减少只有14.9%,但经济损失却减少了三分之一。气象灾害影响社会各个领域,防御气象灾害是气象部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加强气象灾害防御,提高全社会防御气象灾害的能力和水平,对于防止和减少灾害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和作用。
气象灾害 防灾减灾 防御能力 和谐社会
戚尚恩
安徽省宿州市气象局 宿州 234000
国内会议
杭州
中文
19-24
2009-10-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