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重庆市伏旱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伏旱是重庆市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具有发生频率高,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造成的损失大的特点。本文首先定义了伏旱指数,确定了区域伏旱的强度等级指标及轻重程度的顺序,分析了伏旱的年代际变化和区域分布特点,进而采用经验正交函数(EOF)对重庆区域的伏旱指数序列进行分解,重点分析了前3个载荷向量(累积方差贡献率超过60”%”)典型模态。结果表明,第1模态方差贡献率高达46.6”%”,是重庆伏旱的主要分布型,且表现出全市一致性特征,伏旱较重或频率较高的区域主要在万州以西的长江河谷和嘉陵江流域,尤以中部的涪陵丰都及西部的江津为重。伏旱最轻的区域在西南部的万盛和东北部的城口等区域,东南部的酉阳等地伏旱也相对较轻。第2模态表现为伏旱高发区的中西部长江河谷区与其他区域分布不一致的特征,其典型年伏旱较重的区域在东北部。第3模态表现为东南部与其他区域不一致的特点,典型年为东南部伏旱偏重,其余地区为轻无旱。盛夏重庆常受西风带、副热带和东风带系统的影响,使伏旱呈现出区域分布不一致的特点。

重庆市 区域伏旱 年代际变化 经验正交函数 指数序列

李梗 刘晓冉 刘德 唐红玉 叶钊

重庆市气候中心,重庆 401147 重庆市气象台,重庆 401147

国内会议

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杭州

中文

400-404

2009-10-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