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傳統目錄學與古籍文獻數據庫的開發建設

现代图书分类法在适用古籍文献时常有削足适履、生搬硬套之嫌。因此,对於大型传统古籍数据库建设而言,中国传统目录学中以经、史、子、集四部分类为基础的图书分类法仍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这是由学科特点和数据库建设的基本要求两方面因素所决定的,传统文献学所积累的学科规范与现代数据技术处理的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适应新时期数据库建设的需要。对於文献种类繁多、内容庞杂的综合性古籍数据库而言,尽管计算机有强大无比的检索功能,可以任意提取所需字段或数据,但是,相关数据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有序排列仍然是十分必要的。而对於古籍数据库建设而言,按照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进行排列仍然是迄今为之最好的解决方案。将传统目录学与古籍数据库建设联姻,进行古籍分类和数据导入,其优越性表现在:一、作为数据库底层数据分类的依据,有效避免因分类混乱产生的讹误。二、可以作为确定数据属性的依据,每一条数据都属於每个部类下的某个子类,只有首先按照目录学知识对每条数据进行定性,才能使整个数据库具备符合学科要求的检索功能。中国社科院A 类课题“元代文献数据库”以四部分类法为基础,选择精良善本作为底本和校本,在古籍数字化和电子文献学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以下从四个方面对此稍加梳理,以就教于学界方家。

图书分类法 古籍文献 文献数据库 检索功能 数据库建设

鄭永曉

中國社科院文學所

国内会议

第七届(2009)两岸三院信息技术与应用交流研讨会

丽江

中文

18-25

2009-09-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