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性瘫痪对患儿生存质量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脑性瘫痪对患儿生存质量的影响。 方法:采用PedsQL4.0 作为儿童生存质量的测定工具,分别对脑性瘫痪患儿、一般疾病患儿及正常儿童进行生存质量测定,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性。 结果:脑性瘫痪患儿113例,男68例,女45例,平均年龄为3.65±2.15 岁(2~4 岁患儿84例,5~7 岁患儿29例);一般疾病患儿52例,男30例,女22例,平均年龄为3.77±1.83 岁;正常儿童314例,男177例,女137例,平均年龄为4.46±1.13 岁;三组间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正常组儿童的年龄高于脑瘫组和一般疾病组患儿。脑瘫组患儿在生理功能得分为27.80±22.61,在情感功能得分为55.88±22.0,在社交功能得分为37.17±23.44,PedsQL 总分为76.44±15.81;一般疾病组患儿在生理功能得分为89.12±11.99,在情感功能得分为39.05±17.20,在社交功能得分为 88.46±13.98,PedsQL 总分为83.12±10.54;正常组儿童在生理功能得分为91.42±36.58,在情感功能得分为83.28±80.61,在社交功能得分为84.91±16.25,PedsQL 总分为86.57±24.83。脑瘫组患儿在生理功能得分、社交功能得分及PedsQL 总分方面均较一般疾病组和正常对照组儿童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瘫组患儿的情感功能得分较正常儿童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脑瘫组患儿的学校表现得分(55.00±18.95)低于一般疾病组(68.39±13.65)和正常儿童组(83.66±11.29)儿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脑瘫患儿的生理功能、社交功能及总体生存质量明显低于一般疾病患儿及正常儿童,其情感功能低于正常儿童,但是与一般疾病患儿无明显差异,提示脑瘫患儿生存质量存在明显的损害,而对情感功能的损害相对较小;脑瘫患儿的学校表现较一般疾病组和正常对照组儿童差,提示疾病对脑瘫患儿的学校表现有严重影响。由此可见,对脑瘫患儿的康复应是对其生存质量的全面提高。
脑性瘫痪 脑瘫儿童 生存质量 生理功能 社交功能 康复治疗
刘振寰 林青梅 万瑞平 赵勇 李素萍 钱旭光 马美美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南海妇产儿童医院
国内会议
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第六届学术年会暨四川“5·12”地震后心理援助第二届国际论坛
丹东
中文
54-58
2009-08-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