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心理援助理论与实践创新初探——创建娄底残疾人心理援助实验理论模型构想
迄今为止,国内外尚无残疾人从事心理援助工作,也没有完整的残疾人心理学的理论体系。在”512”汶川地震残疾人心理援助中,普遍遵循的是一般心理学的规律。由于其残疾人心理学理论存有缺陷,对残疾人心理援助的实际效果并非理想,值得探究。心理学是生命科学,有如浩瀚宇宙,奥妙无穷。湖南娄底的20名残疾人志愿者引用”学习型组织”思想,创建了一种”激发生命潜能”的新理论模式--抚慰心灵、辅导生活自理、指导就业创业,在四川成都华西医院、省人民医院、省假肢康复中心等对地震重症伤残人员进行心理援助,取得了令人惊讶的良好效果。湖南娄底20名残疾人志愿者闯开了一条心理援助的新路子,或许,这才是拯救心灵残疾,重建美好家园的唯一现实途径。
残疾人 心理援助 学习型组织 生活自理 就业创业 康复训练
蓝腊春
国际中华残疾人心理援助联盟
国内会议
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第六届学术年会暨四川“5·12”地震后心理援助第二届国际论坛
丹东
中文
388-392
2009-08-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