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霍奇金淋巴瘤1012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了解本院近10年来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临床病理特点,分析影响NHL预后的相关因素。 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PV-9000的方法检测经活检或手术切除的1012例NHL标本,回顾性分析了其构成比及临床病理特点,应用Kaplan-Meier法、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影响新疆地区NHL生存率及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结果:1012例NHL中以40~60岁汉族男性发病多见,最主要病理类型依次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346例(34.1%),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185例(18.3%),滤泡淋巴瘤(FL)97例(9.6%),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94例(9.3%),NK/T细胞淋巴瘤62例(6.1%),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T-LBL)47例(4.6%)。结性起病的淋巴瘤619例(61.2%),结外起病的淋巴瘤393例(38.8%)。结内病变以颈部、锁骨上淋巴结占首位(352例,34.7%),结外受侵器官以Waldeyer环(104例,10.3%)、胃肠道(77例,7.7%)、鼻腔(53例,5.2%)、甲状腺(32例,3.2%)、脾脏(30例,3.0%)等多见。本组维吾尔族女性FL淋巴瘤患者人数比例较汉族女性患者高(P=0.002),汉族男性PTCL患者人数比例高于维吾尔族男性患者(P=0.015)。全组近期疗效,完全缓解(CR)率为48.4%,部分缓解(PR)率33.8%,稳定(SD)达6.3%,进展(PD)为11.5%,有效(CR+PR)率为82.2%。5年总生存率为45.8%。单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行为状态评分(PS),B症状,年龄,肿块大小,血清乳酸脱氢酶(LDH),结外器官受侵数目及IPI是NHL的预后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T细胞来源,Ⅲ~Ⅳ临床分期,IPI评分3~5分及LDH增高是NHL独立的预后不良因素(P<0.05)。 结论:新疆地区NHL发病以中年多见,结性起病者多于结外起病,B细胞淋巴瘤多于T细胞淋巴瘤。免疫分型、临床分期、IPI、血清LDH水平与NHL预后相关。
非霍奇金淋巴瘤 临床病理特点 预后分析 免疫分型
杨顺娥 李迅 张国庆 赵兵 贾存东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内科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国内会议
天津
中文
402-413
2009-10-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