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四書》學的發展歷程述論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作为“四书”先秦时期的儒家经典,而“四书”作为一个概念形成于宋而非形成於先秦,它是宋代儒家心性论发展之後的必然产物。随着中古隋唐时期佛禅、道玄理论体系的发展和完善,对儒学产生了极大冲击和影响,儒者开始借助他们的理论思维探究儒家自己的“性与天道”。随着宋代中後期儒学的蓬勃发展与性理之学的流行,《四书》学开始逐渐成为学者关注的对象。尤其经过二程及其洛学派的推尊与诠释,直接奠定了《四书》之学在宋代经学、儒学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并由此成为宋代理学的重要理论基石。而二程的四传弟子朱熹集诸家之说,注解《四书》,形成了理学派“四书”的诠释“范式”,最终确立并完成了《四书》学体系。可以说,《四书》学在宋代的诠释历程其实也是宋代心性义理之学思想体系的发生、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即宋代理学诠释的历史。
《四書》 宋代经学 经典诠释 儒学发展史
姜海軍
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94-113
2009-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