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嘉道時期的關稅收入
“道光萧条”论认为,嘉道时期全国关税在不断下滑,下滑的原因则是前期因粮食贸易受阻,後期因市场萧条。然而对嘉道时期全国户关、工关的逐一考察发现,边疆边贸关的徵税大致保持平稳;沿海关则除受蔡牵海盗案及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影响外,其余大都有较为平稳甚至上升的态势。道光後期洋关的兴起,更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徵税格局。运河长江沿线的内地税关,则可分为徵税平稳、受水利及自然灾害影响而导致下降,以及因粮食流通和木植运输疲软而导致税收下降三种情况,但仍无前後期“流通”与“市场”的差异。通过汇总全国关税收入,更可以发现,在嘉庆道光时期,除因鸦片战争而导致关税收入稍有下降外,其余时间仍然保持了500余万两的水准,相较於乾隆时期没有出现大幅度的下降。简言之,不能通过嘉道时期关税量的变化,来论证“道光萧条”。
清朝嘉道時期 关税收入 分布格局 税量变化
倪玉平
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91-203
2009-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