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魏晉以前的高品位貨幣體系

西汉时期黄金屦屡出现在史籍的记载中,主要用於赏赐、贸易、纳贡、罚金等方面。秦汉时均以黄金为上币,肯定了黄金的高品位货币地位。但是自东汉起,史籍中关於黄金的记载渐次减少,魏晋南北朝时期可见的使用记录更是有减无增.从资料显示,东汉以至整个魏晋南北朝,黄金在货币体系中始终都不具主导地位。赵翼《廿二史劄记》“汉多黄金”条,列举了诸多例证,用以突显出西汉多黄金的现象。赵翼利用佛教传入,社会上大量使用黄金来塑像、写经,来解释两汉以後黄金稀少的现象。然而笔者认为,塑像、写经虽然会造成社会中黄金总量的稀少,但却不是东汉以後黄金流通变少的主要因素。本文将从汉代的对外战争、他国朝贡、社会总体发展等方面,来解释东汉黄金流通减少的原因。魏晋南北朝时期绢帛在货币体系中,一直有其特殊的地位,甚至到了唐代时仍在货币体系中具有强势货币的地位.但是,何以绢帛会在此败百年间成为主要的流通货币之一?以往的史家在论及此一问题时,大多将原因归於铜钱体系的崩溃,使得绢帛此一实物货币应时而出。然而,考之史实,东汉时期绢帛已经常被使用於交易、赏赐、窖藏等方面。笔者认为,铜钱体系的崩溃、税制的改变,固然是使绢帛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成为强势货币的原因。但促使其大量出现於货币体系中的最根本因素,仍要归冈於黄金流通量的不足,市面中流通的黄金减少,对货币体系必然会有所影响。本文将探讨东漠至魏晋南北朝时期黄金减少的原因,以及此现象与魏晋南北朝时期实物货币兴起的关系。

两汉时期 高品位货币 主导地位 体系结构

曾名郁

臺灣中正大學歷史研究所

国内会议

“新材料、新方法、新视野:中国古代国家和社会变迁”研究生学术论坛

北京

中文

193-201

2009-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