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魏晉南北朝的司農與太府

东汉时期,司农成为掌管财政的唯一机构,取代了西汉司农、少府分管国家、帝室财政的二元体制。而与此同时,尚书也开始介入财政系统与司农分权。下至唐代,户部尚书掌管政务,司农、太府分管事务,三者共同构成了中央财政系统。财政上的这种分化与重组发生於魏晋南北朝时期。户部尚书的前身——度支尚书创始於魏王国时期,至文帝时正式进入中央机构,太府则在北魏孝文帝、南朝梁武帝时出现,新机构的出现反映了时代的需要。东汉以後,尚书作为政本已逐渐成为共识,财政关系国家命脉,所以设立专职尚书以掌全国算计。财政之中,以钱、粮、布帛最为重要,我们发现,魏晋南北朝时期,司农从无所不统的财政机构变成了专门管理粮食的机构,不再管理钱帛,这或许与三国战乱重粮食的背景有关。而在南北朝都出现的太府,则是为了填补钱帛管理的空缺而设置的。南北朝在财政管理制度上的这种分化被隋唐继承,东汉由司农为唯一财政机构至此被户部尚书主政务,司农、太府两卿主事务的体制所取代。

魏晋南北朝 户部尚书 司农 太府 管理体制

劉嘯

華柬師範大學歷史系

国内会议

“新材料、新方法、新视野:中国古代国家和社会变迁”研究生学术论坛

北京

中文

202-225

2009-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