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调控碳水化合物供需改善‘糯米糍(73-S-20)’荔枝之果实生产

糯米糍为台湾荔枝品种中质量最佳,惟结实不易、产量不稳。本文回顾了经由探讨果实生长模式、叶片光合作用、比较结果枝留梢数对着果与果实性状之影响后,如何籍由调整碳水化合物供需以成功改善结实。果实之生长呈单S曲线,盛花后2-5周(stageⅠ)及8周-12周(stageⅡ)分别为其相对生长速率(RGR)及绝对生长速率(AGR)之高峰期。当年生不同梢龄叶片之光合作用速率皆远高于上年生者,可知当年生叶片为果实生长之主要潜在碳源,控梢对结果枝之供碳能力极为重要。不论于stagesⅠ或stageⅡ环刻留梢,具3次梢之结果枝于采收时之果实数与果实质量均高于其余处理,但和对照组无差异。综合上述结果显示,经适度控梢以调节结果枝碳水化合物供需,确可改善糯米糍果实之生产,试验结果已实际应用于台湾中部果园。

糯米糍荔枝 栽培技术 园艺管理 枝梢调控

张哲嘉 林宗贤 颜昌瑞

国立屏东科技大学植物科学研究所,台湾 屏东 国立台湾大学园艺学系,台湾 台北 国立屏东科技大学农园生产技术系,台湾 屏东

国内会议

海峡两岸荔枝龙眼产业发展研讨会

深圳

中文

192-205

2009-06-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