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北京市东城区中学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效果评价

自从1981年发现世界第一例艾滋病以来,它就以异常迅猛的速度蔓延到世界各国。北京市从1985年发现第一例艾滋病人以来,截止到2006年10月累计报告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人数为3462人。受侵害的人群中青壮年占了较大的比例,而他们正是国家的栋梁,影响着国家的经济发展。目前的医药学研究仍然未发现特异性治疗药物和有效疫苗,但艾滋病是可以通过注意自己的行为而得到有效预防。因此对正在中学阶段学习的学生进行预防艾滋病知识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国内对在校大学生预防艾滋病教育的经验表明,采用同伴教育的方式对艾滋病教育能获得良好的效果。但目前在北京市的中学中尚未普遍采用同伴教育方式对预防艾滋病的知识进行传授。依据2006年中国一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学校预防艾滋病项目的要求,为了解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在中学开展的可行性和效果,本文对北京市东城区的两所普通中学中开展了以生活技能为基础的参与式艾滋病同伴教育。

青少年卫生 中学学生 艾滋病防治 健康教育

孔文琦 潘勇平

北京市东城区中小学卫生保健所 100007

国内会议

中华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分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交流会

广州

中文

659-661

2008-12-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