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X线下显示颅底卵圆孔的新方法及其临床价值

目的:探究颅底卵圆孔显示新方法,为临床提供透视下准确穿刺卵圆孔的解剖影像学依据。 方法:对37例(74侧)颅底骨标本,先后将卵圆孔涂钡(造影组)及不涂钡(平片组),在透视下观察卵圆孔与周围骨性结构的关系,寻找能显示卵圆孔的规律性;头颅湿标本13例(26侧),进行靶点验证穿刺。 结果:发现在头颅侧轴位片上,中颅凹骨骼在卵圆孔前后方各形成一条弧形线影,分别与卵圆孔前后缘相连(简称中颅凹弧形线),卵圆孔正好位于两弧线相交点。在平片组卵圆孔前后两线的相交点可清晰分辨。74侧例标本卵圆孔显示最佳时,球管所倾斜的角度分别在30°~39°(34.50±2.06),总体均数的95%的可信区间为(34.02,34.98),左右两侧进行了配对t检验,得左右两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6>0.05);26侧例标本靶点验证,卵圆孔穿刺成功率100%。 结论:利用“中颅凹弧形线”这一骨性标志,可在头颅侧轴位准确显示颅底卵圆孔。使用此定位方法可在透视下实时观察、准确穿刺卵圆孔。

颅底卵圆孔 X线解剖 穿刺部位 定位方法 中颅凹弧形线 骨性标志

何玉泉 何书 张祥华 崔海燕 龚沈初 沈云霞

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影像科 226001 南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统计教研室 226001 南通大学医学院解剖教研室 226001

国内会议

第六届医学影像山东国际论坛山东省第十八次放射学学术会议暨山东省第十六届医学影像学学术研讨会

济南

中文

163-166

2009-04-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