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陆地水储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本文利用大尺度陆面水文模型VIC结合水量平衡方法(PER)模拟长江流域陆地水文过程及水储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由观测降水、模拟蒸散发和观测径流驱动PER方法模拟的长江流域陆地水储量变化与重力卫星(GRACE)的观测结果呈现良好一致性,显示其方法的合理性;将其应用于长江流域近期(1991.2000)陆地水文过程的模拟,结果表明这10年的多年平均温度、降水、蒸散发和径流分别为13.4℃、873.7 mm、392.6mm和472.1 mm,其陆地水储量季节变率为90 mm,年际变率为40 mm。利用英国Hadley中心的区域气候模式PRECIS提供的温室气体排放A2(中-高)情景数据驱动VIC模型模拟了长江流域未来两个10年时段(2031-2040和2071-2080)的陆地水文过程。结果显示:未来这两段时期的多年平均温度均高于近期气候情景(1991-2000);多年平均降水量、蒸散发和径流深在2031-2040年分别减少8.41%、6.62%和10.30%,而在2071-2080年分别增加3.92%、2.52%和6.87%;在这未来两段时期,长江流域陆地水储量的季节变率分别为50mm和60mm,年际变率分别为50mm和20mm。这说明未来气候A2(2071-2080)长江流域产生更多的径流而流域的持水能力却变化较小,也就是说长江流域在21世纪前半叶发生特大洪涝灾害的可能性较小,21世纪后半叶较易发生像上世纪90年代的洪涝灾害。
长江流域 陆地水储量 气候变化 水文模型
马倩 谢正辉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北京 100029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49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北京 100029
国内会议
上海
中文
328-344
2009-04-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