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災害後水利設施受損之緊急應變與復建_以集集地震為例

2008年5月12日中国大陆四川省汶川县於当地时间下午02:28:00(世界标准时间06:28:00),发生规模7.8的地震OJSGS测得的规模为Mw7.9),震央位於北纬31.119°、东经103.258°,震源深度约29公里。因破裂、扭曲、位移、塌陷、隆起及土石崩落等损害形式,而造成悠关人民生计的水利设施发生严重灾情。水利设施的毁损将直接影响到供水系统及防洪功能,并间接的危害及降低民众的生命财产及生活品质,因此水利设施受损的紧急应变及复建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台湾於1999年9月21日凌晨1时47分12.6秒於南投县集集附近发生强烈地震,肇致大安溪、大甲溪、乌溪及浊水溪等流域的水利设施受损十分严重,其中对於供水系统及防洪功能的紧急应变及复建之过程经验亦可提供此次四川汶川地震之参考。 集集地震後供水系统的紧急应变及复建历程,约可分为三个阶段:(一)在48小时恢复约90”%”的供水系统,并紧急抽用地下水10万吨/日及鲤鱼潭60万吨/日供水,但因石冈坝及丰原净水场严重损毁,故短期内难以恢复供应台中地区110万吨/日的供水能力。(二)移用大安溪农业用水,并鼓励农民休耕停灌或转作低耗水性作物,以确保台中地区用水之稳定供给。(三)规划石冈坝替代方案,并在尚未重新调整分配台中地区水源运用前,除尽速完成引蓄大安溪水源以提高鲤鱼潭水库供水能力外,并在建民水库完工前分阶段开发支援供水。
地震灾害 水利设施 紧急应变 供水系统 水库供水能力
傅金城 許銘熙 黃成甲 葉森海
臺灣災害防救科技中心洪旱災害防治组 臺灣大學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790-799
2008-10-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