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研究进展

椎间盘源性腰痛理论的提出,使许多以前不明原因的腰痛患者得到了准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但是,由于本病缺乏特征性的症状和体征,常规影像学检查常无阳性发现。一般认为椎间盘造影是诊断的理想方法,但长期慢性疼痛导致的中枢致敏,以及某些患者存在的心理因素都会影响该方法的准确性,而且椎间盘造影毕竟是一种有创检查,由此引起的椎间盘炎、蛛网膜炎、腹膜后出血等并发症时有报道,患者的畏惧心理也限制了该法的应用。到目前为止,关于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概念、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还存在诸多争议,标准化、规范化问题亟待解决。而加强对其病理机制的深入研究则是解决其治疗问题的前提和依据。

椎间盘源性腰痛 发病机制 病理改变 影像诊断

薛继强 王琦

云南中医学院 云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

国内会议

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第四届第二次会议

广州

中文

705-707

2007-06-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