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2009年我院28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了解该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及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该院2009年临床科室上报的286例ADR报表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品品种及发生频率、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ADR分类及严重程度分级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6例ADR中,男性ADR发生率略高于女性;婴幼儿(0-10岁)ADR发生率(29.72N)和老年人(60岁以上)ADR发生率(22.72”%”)明显高于其它年龄段的患者: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89.16”%”)和口服给药(9.09”%”)为主;抗感染药物和中药注射剂ADR的发生频率高。头孢菌素类药物、氟喹诺酮类药物及青霉索类药物的ADR发生频率占抗感染药物前3位: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以及全身性损害为主:引发ADR例数前3位的药物为泛生舒复(头孢曲松)、新泰林(五水头孢唑林)、替他欣(头孢替安);新的及严重的ADR的占8.04”%”。结论:应重视与加强ADR监测与报告工作,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药品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用药安全 给药途径

钱方 陶宜富 娄晟

南京市第一医院药剂科,江苏 南京 210006

国内会议

2010年第五次中美医院药学服务高级论坛

南京

中文

355-359

2010-05-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